在走过国内外38城、历经180余场演出后,最近,舞剧《咏春》的风又刮回了深圳。
记者注意到,在多场演出的现场,有众多的年轻剧迷如约而至,而在许多社交平台上,成为《咏春》“自来水”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,他们自发为舞剧《咏春》写下大段大段的观后感,对作品表达出直白而不矫饰的赞赏之情。
《咏春》以何种魅力,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?年轻人为什么如此爱看《咏春》?
《咏春》既植根于传统文化,又诞生于多元、开放的深圳。“潮”是《咏春》能够“燃”起来的密钥之一,直接视觉体现在于采用了“戏中剧,剧中戏”“以舞融武”创新表达形式,以武术重新创造了舞蹈语汇,找到了一个好的切合点、破圈点,让年轻人感觉武术并不“老土”。“双线叙事”的创新表达手法也让很多人感到,咏春中叶问的故事,与属于追梦者的深圳,在舞台艺术营造的时空穿透感之下,产生了时代的精神共鸣。广东省武术协会副秘书长杨晓立表示,“我第一次接触舞剧《咏春》是在B站跨年线上晚会,脑海中只有一个‘潮’字。舞剧《咏春》跟传统武术不同,更接近竞技武术的展现形式,在美感和专业程度上更进了一层,更容易让年轻人喜欢。”舞剧《咏春》是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一部典型之作。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阐释,迅速拉近了“青春”与“传统”之间的关系。在主创主演见面会上,一名年轻的粉丝告诉深圳卫视&壹深圳客户端记者,舞剧中对文化的传承让她很动容:“很多情节让我这个广东人感到亲切,让我想起很多儿时的故事。”
作为一部从人物原型到故事背景、人文风貌等均取材自广东的艺术作品,《咏春》中的岭南元素满满。无论是男舞者们齐声用粤语朗诵的“咏春”祖训、街坊邻居的生活轶趣、国家级非遗香云纱的服饰造型,都营造出岭南文化多元、务实、开放、兼容、创新的特质。
而传统文化本身也是一种力量。年轻人能够通过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后会发现,每个时代都会经历相似的困境,前人的信念会鼓舞当下的自己。“我会感觉演员身上有一股气、一股力量,这股力量让我有勇气克服任何困难。”
而舞剧《咏春》脱离了传统的英雄叙事方式,构筑了新时代的“平凡的世界”,歌颂了普通人人性的光辉。每个人都能在《咏春》中找到自我的映射和表达。在生活中,也有许多像大春、猪肉荣这样的无名英雄,他们通过实现自己的价值,成为他人人生中的一束光。致敬英雄,也致敬每一个坚守梦想的平凡人,这就是《咏春》的魅力。
在传播渠道的选择上,舞剧《咏春》积极借助年轻化的社交平台,助推艺术惠民“场域”形成,这也是《咏春》“走红”,并顺利“俘获”大批年轻粉丝的重要原因之一。2022年底,舞剧《咏春》以一段长达13分钟的对决演绎,在bilibili视频网站(b站)跨年夜晚会“一炮而红”,直播当晚的峰值过了两亿,获得世界各界广泛好评。了解b站的都明白,“b站跨年晚会”在年轻人心中的含金量。《咏春》舞剧选择在b站跨年夜舞台热血开张,可以说是精准挖掘了年轻人的市场。除了在b站通过预告片、主创交流等形式与观众打成一片,实现了剧目的有效传播之外,在抖音、微博、小红书等社交平台,舞剧《咏春》也持续释放魅力。在舞剧《咏春》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》的当晚,在抖音平台,#咏春 真带劲#话题上榜抖音娱乐榜,近300万人观看这场“舞武融合”的“视觉盛宴”。在微博平台,#咏春女舞者眼神好杀#这一话题冲到微博热搜第三,#被春晚咏春舞蹈震撼到了#话题讨论量截止春晚播出后的12小时内已达到969.3万。评论区里的网友们纷纷表示,“春子你要火了”“全场最喜欢的节目!”“以后春晚就按这个来!”由此可见,舞剧《咏春》在各社交平台上掀起的波澜,让它积累了大量的年轻粉丝和讨论度,也吸引了更多“新鲜血液”的关注。2022年12月22日,《咏春》在深圳保利剧院首次亮相,博得满堂彩,以此为原点,《咏春》开启了全国巡演、全球巡演的征程。而现在,《咏春》又重回深圳。作为由深圳出品的原创舞剧,《咏春》精神的“底”自然与深圳密不可分。《咏春》以双线叙事展开,讲述了叶问怀抱梦想闯荡香港以及一个深圳剧组拍摄电影《咏春》的经历。他们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都面临种种困境,然而,他们没有轻言放弃,最终实现了梦想。
在剧中,两个时代的人相向而行,彼此呼应共振,最终交汇舞台。他们因“英雄”聚拢,由“追光者”展开,最终落在“理想”,这与深圳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。
深圳是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,深圳的包容开放吸引了多少人来闯荡、创业、追求梦想。哪一个深圳人,不是“追光者”?正如常宏基所说:“年轻的深圳,从不吝啬给年轻人机会。感谢这座梦想之城、青春之城让我们毫无顾忌地向前冲。”
文艺精品的诞生,离不开城市文化精神的厚植涵养。屹立于时代潮头的深圳经验、深圳精神、深圳生活,有理由得到更加充分地反映,更加生动的述说。舞剧《咏春》在岭南大地的诞生,正是深圳在开放包容、创新进取的文化版图中落下的精彩一笔。